Starlight poetry film for Panda Games and sponsors (玉楼星光/诗电影)感谢玉楼东爱心山庄和加拿大诗人Don Gutteridge赞助乒乓球赛

玉楼星光 /星子安娜(Anna Yin)

一方净土
一潭碧水
一片田园
一座农庄
坐落城郊一角
环绕爱心湖景
静观山林苍翠
动迎劲歌热舞
清风白云为伴
银河星辰相守

一球在手
一拍在握
一赛在即
一锤定音
从玉楼东农庄出发
头顶星光满怀爱心
竞技熊猫赛场
诗画友谊永存

一方净土
一座农庄
一球在握
一夜星光

玉楼东爱心山庄位于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Green Lane/404交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凭借其丰富的资源提供各类室内外聚会、房产投资、外汇交易等服务。联系电话:647-625-0808

唐·古特里奇是加拿大作家,出版了70本书:小说、诗歌和学术作品,诗集1973年曾入围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唐·古特里奇在西安大略大学英语方法系任教多年。

星子安娜纽约采访诗人兼画家严力(文本以及视频记录)

这是星子安娜诗歌艺术以及翻译项目的一部分,感谢加拿大艺术协会的资助。星子安娜纽约采访诗人兼画家严力,围绕诗歌,绘画以及个人经历和历史使命13 个问题请教,具体查看以下文字采访以及视频采访:

视频采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wmCylZpc0

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73年开始诗歌创作,1979年开始绘画创作。是1979年北京先锋艺术团体“星星画会”和文学团体“今天”的成员。1984年在上海人民公园展览厅举办了国内最早的先锋艺术的个人画展。1985年从北京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2000年停刊),2020年6月在纽约复刊,继续任主编。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星子安娜,加拿大密西沙加市首屆桂冠诗人(2015-2017),著四本英文诗集,一本《爱的灯塔双语诗集》以及《镜子与窗户》东西诗翻译诗集。安娜诗歌获北美多个英文诗歌奖,诗歌以及翻译发表在多个国际刊物,被加拿大国家电台,诗歌月和全国公交巡展以及学院选用。安娜在渥太华国会山庄,美国奥斯丁国际诗歌节和加拿大埃尔蒙顿诗歌节表演朗诵诗歌,在学校,学院以及社区讲授诗歌,并组织翻译、编辑、出版以及艺术探讨系列活动.

祝贺萬沐长篇小说《传媒大亨》出版

加拿大作家萬沐先生继小说《侨领》之后,又有一部描述海外华文媒体内幕的力作诞生,长篇小说《传媒大亨》由SUREWAY PRESS CANADA出版发行了!
   《传媒大亨》共250页,写的是以北美克林德市为中心,还有其它几个城市之间一群华文媒体人创业的故事,以及他们勾心斗角、追名逐利、男欢女爱的众生相。各种厚黑的情色手段、惊心的官场权术在这些媒体的运作发展中都有尽情地展现。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胡里傲、严社长、Wendy Sun、Mike Liang、老桂等都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典型形象。另外一些人物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个性特点也很明显,比如Jason Mu、罗伯特、小李、陈中夏等,都反映了海外媒体多维度的人物特色,读过《传媒大亨》,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人物就生活中在你我的身边。
有资深媒体人这样评价:“萬沐先生的《传媒大亨》,情节起伏跌宕,故事引人入胜,读来感觉很有《儒林外史》以及清末谴责小说系列的讽刺意味,也带有鲁迅小说的辛辣和老舍小说的幽默,以及钱钟书小说调侃和讽喻的特色。”
SUREWAY PRESS CANADA祝贺萬沐先生大作出版!(国际书号:ISBN 978-0-9739148-9-4)
欲购《传媒大亨》或萬沐其它著作的读者可以前往9033 Leslie St . Richmond Hill中国书城,或者上亚马逊订购。或 联系萬沐 电邮:[email protected]   微信:springtreesbeautiful

附:萬沐简介
萬沐,文学硕士,加拿大华裔诗人、时政评论人。电台、电视台专职评论员,多家媒体专栏作家。
萬沐曾获国内和国际多项研究奖项。大量诗歌、散文、评论及学术论文发表在加拿大、美国、中国等国家以及地方的报刊杂志。有诗歌被选入大学教材,有政治评论曾被推荐至北京最高层研究讨论。已出版《故乡明月他乡霜》、《侨领》、《湖畔论政》(上、下集)等八部文学和社会政治研究著作。

取舍之间的释然 -2022年末记事

2023年转瞬就要来临,面对枫叶尽染的山峦,我思绪层层相叠,二十载的诗歌旅程像打翻的彩盒漂在梦境,从倒影里我打捞起片片秋叶和缤纷的心事,我看到每个青葱的选择依次收获自我,在诗意里抒写生活,绘成两种语言的风景,流年似水,初心依旧,我心释然。

出生于天杰地灵的湖南,从小是野孩子的我没有成为辣妹子,除了好玩好动,学习很好,似乎看不出诗歌天赋。建筑师的家父和物理老师的母亲理所当然地希望我走上理工之旅,于是我轻松地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选择南大是因为我内心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和憧憬,校园里我常常会带着诗书以及笔记漫步和书写,那时的南园诗社我只是听众,发表作品更是遥远的梦想。毕业后南下去了珠海高科技公司,有幸周末时兼职珠海青年报的特约记者,发表过几首短诗以及散文,自以为是地取名“不系之舟”,后又改称“星子”。多年后发现名字是冥冥中的契合,也许因为好友是水手,抑或我的祖辈?

水手之歌

祖父一生都在攸河上
一条小船,两只划桨,
餐风饮露,顺流逆流。 。 。

家父半生奔波在路上
一顶安全帽,两只雨鞋
翻山越岭,迁徙远方。 。 。

而我,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只笔的桅杆,两盏不眠的灯,
把星子写在水上。。。

而安娜是我的英文名,应南大英语老师要求:每个人有个英文名字。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美丽勇敢坚强的安娜迷住了我,名字又简单难忘,所以理所当然地拿来我用。来加拿大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各种活动以及发表出版英文诗集都用安娜。老父开始对此有点不满,不过天高皇帝远,何况我飘洋过海。而我发现更多不同安娜的故事,比如在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的安妮·弗兰克,被亨利八世砍头的安妮皇后,以及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安娜·阿赫玛托娃等,万分感慨,把心中涌起的灵感和醒悟写成一首“以你为名”的诗,英文版被在皇后大学的期刊选用,诗的最后一段(中文)是:

现在,你以“安娜”为名——
一个翅膀折断的天使。
当妖魔遮盖天空,
你不祈祷上帝的怜悯,
也不求告玛丽的恩典,
相反,你求助于诗歌,
那双受伤的翅膀,
勇敢地奋力去飞翔。

诗里的安娜有我的故事,也有别人的写照。我是99年技术移民加拿大的,97年还在珠海苹果研发中心工作时,得知同事移民,当中心关闭时,我决定也移民了。有了苹果工作经验以及电脑编程的能力,两个月不到就找到专业工作。到通用电气信息工程公司工作的第一天就爱上了干净明亮的大楼,友爱和谐的团队,所以之后我一概回绝其他公司高薪。然而当生活工作安定下来,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容易满足的我心里时不时有空虚失落感,有着无根无依的迷茫。。。我试图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融入西方文化氛围,探寻自信充实的自我。海外不少华人也寻求文化失落的出路,有些从事写作,有些进行其他艺术创作。而我偶然或者必然地选择用英文写诗的方式。记得2003年一个晚上当我给三岁的儿子读完“皇帝的新装”,我很久无法入睡,写下一首关于面具的英文诗,那是我对自我迷茫和失落的首次察觉,我开始对写英文诗入迷,觉得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来对话灵魂。当时有些华人对此不解,当2005年我的英文诗 Toronto, No More Weeping获奖以及被加拿大国家电台采访播放后,他们开始理解:既然我们选择移民,孩子在这里出生成长,我当然希望自己融入并且担当,写英文诗不仅可以提高我的语言能力更体现我的积极参与。在诗歌中我发现了自我,感悟到生活中每个细微之处,每个时间片段都有它的意义,有它的灵性。诗歌成了良师益友,成为我联系外界和内心的桥梁。我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更好地体验生活,珍惜生命,2004年在老公的支持下和晓鸣,万沐等华语诗人一起创办了酷我文学网站和以后的北美中西文化交流协会。我开始利用各种空暇时间读诗写诗,尝试双语创作以及翻译,梦想诗歌之旅越走越远。也许是我过于浪漫,或者急于求成,2007年时我感受到双重压力,创作上没有突破,而生活和工作压力(公司连续裁员)夹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决意舍弃诗歌专心电脑工作。之后连续两周内心悲切,一首“作别向日葵”倾情而出,让我懂得自己是离不开诗歌的。于是开始学会调整心态,去掉浮华,接受平淡和耐心规划。我深深懂得想要走得远必须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发展多种能力,我开始报名多伦多大学诗歌创意班去探求学院诗人如何写诗以及如何教授诗歌。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拿到证书时,我也拿到了我的第一本英文诗集出版的合同。

2011年开始我结合自己东西文化,理性思维和浪漫主义以及双语写作的特色在学校以及图书馆开始诗歌讲座,我也正式加入了有四十年历史的加拿大诗人联盟,积极参加各种诗歌活动,并组织举办了系列纪念加拿大著名诗人P.K.Page,Milton Acorn等读诗活动。当年时任多伦多代表的Allan Briesmater推荐我接任他,我谢绝了。当2013年我被推选为加拿大诗人联盟安省代表和全国理事,我欣然接受,因为我有信心也有能力了。感谢很多诗人以及诗友,尤其是我的书编辑Terry Barker在我怀疑自己时,总是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反思也给我启迪。机会是需要把握和争取的,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不必妄自菲薄,做好自己,尽力而为。我记得儿子十岁时很害羞,他不愿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以及接受采访。有一次他甚至劝我,“Mom, Be humble”我说,“谦虚做人,但做事不要这样。尤其诗歌,本来就是小众的,没多少人知道,我们办活动是希望推广到更多人群里去。试问我们诗人自己都不推广,谁又来推广?”他理解了。我想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一直希望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自信坚强以及简单也可以快乐。儿子后来还帮我设计海报,邀请他同学一起主持一些诗人采访活动。

2012年我收到来自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一位编辑的邮件,问我是否愿意接受华人故事的专访。当时很意外也很开心,居然千里迢迢收到了祖国的关爱。由于5月份儿子上学以及工作原因,我推到八月假期。八月回国接受了采访,后来没被播放,不过我仍然心存感激:我的诗歌源泉说到底还是来自从小中华文化的熏陶!

在我的诗歌讲座中我常常分享我写给李白和特德修斯的诗,同时也分享关于这首诗的诗外故事:2013年很开心被邀请到温哥华图书馆读诗,主持人告诉我一位本地女士打电话告诉她,请她谢谢我,因为这首诗帮助她积极面对生活!我想这是多么幸运的事,诗歌帮助了我,进而也帮助了别人!

2015年我被选聘为我们市首届桂冠诗人,我更是意外惊喜。因为报道中有五个候选诗人,母语都是英文的,其中一个是大学教授,有20多部诗集发表。我母语华语,专业也不是文学,被推荐时确实有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后来市里文化部人员和我签两年聘请合同时,告诉我:评审团看中我不仅有英文诗集出版,获得市里,省里的文学奖,而且组织推广各种诗歌活动等。有时候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永远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背后看着!感谢这些无数的支持者!

疫情期间,我坚持利用自己电脑技术的优势以及中西诗人对我的信任,率先发起了系列诗歌和翻译线上讲座,以及英文俳句和诗歌创作讲座等,也开始了旭辉文化传媒以及翻译出版的业务,把从加拿大出版商出版我多本英文诗集以及中英文发表的经验用在帮助本地诗友的书籍编辑和出版上,同时继续发展自己的诗歌创作和教学之路,2022年的我开始全职专注于发展诗歌和艺术之路,当然也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取舍开始看淡也释然了,简单而快乐,坚定而执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星子安娜/Anna Yin

当东方神话撞见现代高科技 ——诗剧《夜访女娲》分享交流会圆满举办

2022年11月12日诗剧艺术分享活动成功举行。由崔淼淼主持,周珺主讲以及多位嘉宾精彩点评和分享。感谢韩长福和加拿大戏剧表演艺术学会和世界华人周刊,很开心一起合作,全场2小时,分三段视频分享,这里分享世界华人周刊以及浙江作家网的报道。谢谢。

当东方神话撞见现代高科技 ——诗剧《夜访女娲》分享交流会圆满举办 (崔淼淼报道 世界华人 2022/11/14)感谢精彩详尽的图文以及视频报道。

活动嘉宾照片分享
全场2小时录像(主讲周珺和嘉宾的分享)
Anna Yin and Terry Barker read part of her translation

   诗剧艺术分享会主讲及主要嘉宾介绍

               诗剧艺术分享会

星子安娜/Anna Yin

诗剧艺术分享会 由加拿大戏剧表演艺术学会和Sureway Cultural Services 合办。感谢加拿大诗人联盟以及诗集华人周刊出版影视集团的支持。诗剧片段分享

    

诗剧艺术分享交流活动邀请到了中国的诗人、作家周珺女士,作家、文学评论家、加拿大大华笔会创会会长林楠先生,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阿尔伯达大学荣休教授、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创会(1987)副会长,现任会长梁丽芳女士,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创会会长沈家庄先生,财经小说家孙玲女士,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第一屆桂冠诗人星子安娜女士以及加拿大话剧团副团长韩长福先生,和大家分享诗剧艺术。

    本次活动由加拿大戏剧表演艺术学会主办,SureWay Cultural Services (With thanks to The League of Canadian Poets) 和世界华人周刊出版影视集团协办。

     这是一场跨越中国和加拿大的诗剧分享会,也是一场融汇中文和英文的诗剧分享会。

     这是一场关于中国古代神话和当代科技的诗意碰撞,也是一场诗与诗剧的分享交流会。

            

  主讲及主要嘉宾介绍
周珺,笔名周瓦 : 作家诗人,线上国际汉语节评委,出版《傲骨丹青:吴冠中传》和《故宫里的博物家:杨伯达传》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被挡在门外的女孩》荣获浙江优秀中篇小说奖。诗剧《夜访女娲》入选2019年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荣获现代戏剧杂志社与陕西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剧本大赛大戏三等奖。

沈家庄, 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创会会长, 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华词学》编委、’《中国韵文学刊》编委。主要著作《宋词的文化定位》、《宋词文化与文学新视野》、《竹窗簃词学论稿》 、《宋词三百首》新注今析等。在加拿大同大家一起创办了电子刊物《诗梦枫华》。

林楠, 作家、文学评论家。加拿大大华笔会创会会 长,加拿大华人文学会副主任委员,北美中文作家协会 专家委员会成员,欧华作家协会特邀顾问作家、北美文学评论家。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副主任委员。曾同大家一起创办电子刊物《加华文苑》。

孙玲,生于天山北麓绿洲,先后在财经杂志社、央视、传媒公司任职,从事记者、栏目策划和撰稿人等工作。 曾著有长篇财经小说《激情停牌》,此部小说被评为2014年中国图书第一季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该部小说已完成电视剧剧本改编,筹划拍摄。

星子安娜 Anna Yin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第一屆桂冠诗人(2015-17)获2005 年安大略省詩人協會詩歌奖,2010/2014 密市文学奖,2013 CPAC专业成就奖以及2016/2017美国诗歌大会奖学金和安省艺术项目奖以及加拿大艺术项目奖。著有四本英文诗集以及《爱的灯塔》双语诗选和《Mirrors  and Windows/镜子与窗户》东西诗翻译诗集。安娜诗歌以及翻译发表在多个国际刊物,也被加拿大国家诗歌月和全国公交巡展诗歌以及大学选用。

韩长福,加拿大话剧团副团长,加拿大戏剧表演艺术学会成员。曾在《往事只能回忆》、 《我们这个院》、 《行走的年夜饭》多部话剧及影视《Family》、 《表演课》、 《一场没有必要的春晚》中饰演不同的角色。另喜欢写作、朗诵, 多篇文章曾获奖,《诵读时光》创始人。热衷公益事业,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自我勉力:人的一生,经历过才算生活过。

梁丽芳,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阿尔伯达大学荣休教授。出版的中英文著作包括《柳永及其词之研究》《早上的太阳》《中国当代作家:生平、作品与评价》和《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加拿大卷》(合著);编著有台湾文学、加拿大华文文学數本与电影导读课本《早春二月》等等。是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创会(1987)副会长,现任会长。

简谈“美猴王”双语诗创作过程 (星子安娜/Anna Yin)

很开心周珺邀请我来谈谈我的双语诗“美猴王”的创作过程。我和周珺认识是通过诗人阿九,今年六月阿九推荐我翻译周珺的诗集和诗剧:夜访女娲。我很开心认识和翻译周珺的优秀作品,我们也因此结缘。有机会我会详细谈谈翻译过程以及感受。现在先谈““美猴王”双语诗的创作。去年微信群有诗友贴出美猴王诗赛的消息,我偶然读到,心想我英文诗获奖不少,但华语诗只获奖两次,所以有意挑战自己。对我而言命题赛制虽不是我的强项,但因为2015-2017年我所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聘用我为首届桂冠诗人,任期内我需要为市府写应景英文诗,比如国庆,地球环保日以及运动会等,我发现自己总是短期内成功完成诗作,所以也想参加华语诗赛来挑战自己激发华语诗歌创作力。我首先快速浏览了一下第一届主要获奖作品,看看还有什么新的素材可以写。读后发现确实要寻找新的美猴王的题材很不容易,我需要另辟蹊径。我喜欢散步,每天的散步往往给我不少灵感,几天后我散步时联想到自己不少英文诗获奖都有结合东西文化来突破的特点,所以我想到如何把加拿大的风俗和美猴王结合起来,那么西方盛行的万圣节或化妆舞会可以利用。 而从华人移民的角度,自然就想到中国城以及西行取经的故事,所以引入万圣节取回的糖果来满足一个孩子(皮孩/猴孩)甜蜜的童年。而当时全球疫情亲友生病住院,我联想到自己的获奖诗“Toronto, No More Weeping/多伦多,不再哭泣”(2005年获奖) 的天使意象以及祈祷,所以自然地想到了祖孙两代对美猴王寄托的希望,可是疫情中的现实又是如此残酷,亲人分离,谣言四起,美丽的意愿也是空空。 所以最后诗人在雨中发问,也是我心里的焦虑:

“善或恶”——我们该如何面对?
现实与梦想如何继续讨价还价?

诗句这里用到了万圣节的一句习语“Treat or Trick”(“善待或者恶搞”)其实就是一种善与恶的讨价还价,而英文版:

“Treat or Trick”, who should I entreat?
What candied bargain may I strike?

由于加拿大英属殖民地历史上官方糖衣炮弹形式和原居民签订了不少条款(Treaty)这里的发问也影射更深的含义。

这首诗改过多次,尤其英文版在修改过程中增加运用了不少复合词来加强意象,头韵和中间韵来增加音效,长短句来加强故事的叙述和反转,以及提问来反思社会。另外也用了明喻和隐喻等等修辞手法,所以现在很开心加拿大英文杂志RicePaper发表,而中文版去年也获得佳作奖。感谢中外编辑以及评委的厚爱,现分享这首诗的双语。而我也会继续参加第三届猴王杯赛,当然会写不同的题材来挑战自己。 谢谢!

                            2022-08-05 星子安娜/Anna Yin

美猴王

万圣节之夜,父亲总是拿出他那沉沉的破皮箱。
我属龙的儿子总会选择他最喜欢的行头:美猴王。
很快他们穿戴整齐前往中国城:
一场西化的西游记,带回满袋的各式糖果,
我儿子会开心一整个月,而我将面临
艰难的讨价还价——何去何从。

“善待或者恶搞”,我的儿子并不懂得,
也不真正关心他最喜欢的猴子
是从石头里蹦出来还是从甲骨文里跳出来。
他让猴子跃入他童年的视野,
到深海,到天宇,到星空,
风云驰骋,自由惬意。。。

那些糖果袋就像花果山的一颗颗
巨大蜜桃为他的金色童年加冕 。
我儿子模仿传说中的美猴王,
挥舞着如意金箍棒,在想象中
一次次战胜妖怪。

但现在爷爷躺在重症监护室,
糖果,面具和如意金箍棒都不能改变什么。。。
他的旅程将结束在异国的土地上,
他的传奇也将被埋葬——留不下任何脚本。

塔楼的钟声终会把儿子从梦想中震醒,
世俗也很快会给他披上伪成年的袈衣。
甜蜜的桃子更加容易长满蛀虫,
阳光下极可能充满虚假的布道。
一次次观摩恶魔的不死庆典,
他将如何面对现实诸多激愤?

而我又如何忍心看着他的猴王
逃离回到尘封的书中,古老道具
和英雄行头风干成石化的文物?
我担心他的童年也将被压在岩石下粉碎,
如意金箍棒再也无法拾起小小的汗毛。

站在大雨中,我等待着一场洗礼,
“善或恶”——我们该如何面对?
现实与梦想如何继续讨价还价?

星子安娜论诗歌翻译:曲径通幽

星子安娜简介: 

星子安娜/Anna Yin:加拿大密西沙加市首屆桂冠诗人(2015-2017),著四本英文诗集,一本《爱的灯塔双语诗集》和《镜子与窗户-东西诗翻译集》。安娜诗歌获北美多个英文诗歌奖,被加拿大国家电台,诗歌月和全国公交巡展以及学院选用。安娜也多次荣任中英文诗评委,在国际诗歌节表演和講授诗歌。

安娜网站:www.annapoetry.com

《读诗十二法》

作者:洛夫

如果我用血写诗
请读我以冰镇过的月光

如果我用火写诗
请读我以解冻后的泪水

如果我用春天写诗
请读我以最后的一瓣落花

如果我用冰雪写诗
请读我以室内的灯火

如果我用浓雾写诗
请读我以满山的清风明月

如果我用泥土写诗
请读我以童年浅浅的脚印

如果我用龟裂的大地写诗
请读我以丰沛的雨水

如果我用岩石写诗
请读我以一条河的走姿

如果我用天空写诗
请读我以一只鹰隼的飞旋

如果我用乡愁写诗
请读我以极目无垠的天涯

如果我用邪恶写诗
请读我以一把淬毒的刀子

如果我用爱意写诗
请读我以同一频率的心跳

—英语翻译:星子安娜/Anna Yin

Twelve Ways of Reading Poetry

If I pump my blood to pen poetry
please read me by icy moonlight

If I burn flame to make poetry
please read me with melting teardrops

If I spend spring to shape poetry
please read me through the final fallen petal

If I blow blizzards for poetry
please read me in your chamber lamplight

If I forge thick fog for poetry
please read me with refreshing winds and the shining moon

If I engrave poetry on clay
please read me with childhood’s soft footprints

if I write poetry on parched land
please read me with plentiful cooling rain

if I craft rocks for poetry
please read me with a river’s flowing flood

if I apply poetry to the sky
please read me through an eagle’s flight

if I muse on nostalgia for poetry
please read me by seeking heaven’s canopy

if I borrow evils for poetry
please read me with a poisoned knife

if I compose poetry with love
please read me with the same heartbeat


论诗歌翻译——曲径通幽 

(写在《Mirrors and Windows/镜子与窗户》东西诗翻译诗选之后)           

星子安娜/2022/01/28

当我收到加拿大格尔尼卡出版社寄来的《Mirrors and Windows/镜子和窗户》的样本时,我欣喜若狂。之前我已有五本诗集出版,这种喜悦于我并不陌生;然而这一次不同,在疫情期间,更像漫长的分娩,在不安中最终安全地落地。翻开280页,39位北美杰出英文诗人(包括十多位北美桂冠诗人和加拿大总督文学获奖诗人)和20位大陆台湾两岸优秀华语诗人的作品以精美的镜面方式对映着翻译(英译中,中译英)我百感交集,不由得写下这一路的曲径通幽。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曾经说过,“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部分”。那么为何我要花十年光阴来译诗,并多方寻找渠道出版成书?我想这表明了我的态度和信念。诗歌翻译于我不仅仅是“挚爱”,更是文字的互文映射和灵魂探索的过程,需要勇气,更需要对“他者”的包容和对“自我”的拷问,反思和探索。诗歌翻译涉及文化、历史和政治层面更深入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而我希望促成这种交流,并从中映射自己,完善自我。

然而,就像没有准确导航,旅程容易陷入迷途;我的诗歌翻译奥德赛之旅也曾迷失。现在回想,我认为这种迷失是必要的,是曲径通幽的必要。正如每一步都迈入一个新世界,我领略多伦多桂冠诗人阿尔伯特·莫里茨的诗人直觉和哲学思辨;当我细想美国诗人和翻译家A.E.斯托林斯的《过失》时,我明白即使是过失也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在加州桂冠诗人达纳·乔依尔的《谢谢记得我们》中,我为生活中一个意外的误送引发有趣的爱情以及婚姻的反思会心一笑。在美加双栖诗人莫莉·皮克的《瑕疵》中,我见证了“一只手透过瑕疵在说,/ 啊,鲜活的我,被你发现啦。”只是皮克的《为什么我不是佛教徒》还是让我困惑了好一阵。多伦多诗人艾伦·贝瑞斯马斯特的“询问垂死的鱼:烈火和淤泥,有什么不同?”和北京华语诗人蓝蓝的“但已经太晚——/ 世界各处都在倒塌”让我走进大自然以及人类的迷失。翻译也像朝圣之旅需要在历史浊流和文化考量中穿越各种迷宫。在迷途中,在幽径里,我选择继续前进。

我记得阿尔伯特的半自传体《诗》:“虽然它迷醉的美宽慰你/ 也困惑你”。2013年我翻译了这首,后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我发现了几个翻译错误。2020年通过网上一对一 “诗歌翻译”讨论,我们追溯了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进入幽深林中的旅程,我得以重新校正我的翻译。2019年我前往意大利罗马旅游,在圣彼得大教堂前排队等候时,我想起翻译加拿大总督文学获奖诗人理查德·格林的“几乎每天我都想着/ 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雕像/ 为我寻求的唯一艺术精髓”诗句体验;在庞贝,我听到多伦多诗人罗纳•波伦的“Salve, Salve, Salve”在废墟外回荡;我很遗憾错过了瞻仰济慈墓,只能想象加拿大国家挂冠诗人乔治·艾略特·克拉克的“语言编织亲密”以及济慈的幽灵在罗马的广阔大地上,金百合闪亮迸出的诗句。

十年磨一剑,当我最后自以为完全掌握了他们的诗,对翻译感到水到渠成和胸有成竹时,我听到了达纳的在《不要指望》“你触到,你看到,你推挡/ 难以穿透的的事物的表面。”的善意提醒。那么,我到底知道什么?我又有多大的信心?经过多次修改以及与原作者的讨论——窗户打开关上,然后又打开——镜子映射、隐身和再次映射——还有什么能失去?诗意在哪里迂回?又能在哪里迂回诗意?

美国诗人C.D. 怀特的诗无疑是最难翻译的,到现在我仍然疑惑不解。我尝试学习和接受“失去的艺术”,尽管我相信偶然之中我发现了她的《只有穿越重要》的线索——“Frankly我亲爱的,Frankly我亲爱的,Frankly”——是我最终选择的译文。可惜当她在世时,我没有向她求证。现在我保持原样,相信这样的选择确实是她的呼唤,她自传式的声音。

被《情侣共享一颗桃》的青春纯真激情撩动,我有幸与莫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我也大胆地邀请其他译者翻译这首诗,并在网上进行一场热议,交流不同的翻译观点。从这些过程中,我坦然地决定以中国式的浪漫方式来翻译和转化这首诗,“亦如蜜桃果核,/ 亦如并蒂情歌”,面向一个更新的诗译境界。

翻译华语当代著名诗人洛夫的诗作时,我不时想到更大意义上的“个人即政治”。一直以来我被洛夫魔幻般的诗句和想象力吸引,获得洛夫夫人的授权翻译,我倍感荣幸。洛夫的 “时钟不停地在消灭自己。。。”的悲痛和绝望让我想起了历史上各种无法忘怀的悲剧以及他个人家庭国家的磨难,也激发了我写《大寒》和其他诗歌的灵感。翻译洛夫的《读诗十二法》时,我做了最大程度的加法,这首诗在英文语境里做到了没有重复运用“写诗”词汇,而是物化形化灵动化,用扩展性的影像以十二种不同的方式翻译出各种写诗意境,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尊重,并渲染诗中隐含的复杂的人性和文化背景。此外,在诗集排版编排上,他的原作采用了繁体中文而不是简体中文,以此反映另一层次的文化和政治含义。洛夫远远超越了当代华语诗人;即使是他的短诗,看似随意写来,却还是透露出台湾华人文化、政治和哲学中的冷幽默以及他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些是在翻译中我极力希望留存的。

从科学领域来看,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任何影像都是过去的。翻译似乎也是如此:无论诗人如何宣称诗的永恒性,每首诗还是会有其特殊时刻或历史时期相关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因此,翻译一首诗就是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中“让它成为新的”和“使它被认可”,这要求译者怀有“一种漆黑深切的爱,/ 你不得不渴望反复地穿戳它。”(阿尔伯特)。就像爱丽丝-梅杰的《给失恋者的忠告》中的“爱神,/ 破旧的小行星,粗笨古怪,/ 在周而复始的路上;”我一直在努力寻找方向;但我坚信,对于一个桃子,即使是它的镜像,译者也应该让读者品尝它的果汁。克拉克宣称“争取美永远不会成为’历史’”,我以为译者应该像诗人一样,努力重现它的美。

通过《镜子和窗户》,我希望完成我作为诗人和译者的双重角色。不过我特意留下了一些“缺陷”或“纰漏”,是的。这是我希望的小小游戏。我希望读者会停下来,绕道而行,发现它们,然后开始思考:“诗歌是否在翻译中迷失了还是我从中复活?”

注: 英文版已发表在加拿大Freefall on Jan 09, 2022